下午和承文聊天,说起翻译诗,发现很多感觉不光是我自己所有——比如翻译的英文长诗很难读下去。英诗译本中,真正常常能让人吟诵的句子,似乎也不多。是中文的信息密度太大?过于“浓密”的语言,可能会让读者觉得喘不过气。也可能是因为英诗中有很多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意象,要转译出来本身难度也很大,不容易把意思表达清楚,许多地方还要加注。这些是诗内容本身的原因。
诗之所以成为诗,音韵节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无论是旧体还是白话——当然梨花体等先不论。英诗和汉语诗的用韵和节奏习惯都有很大不同,如何译就是一个大问题。现在流传的很多译文都出自大家之手,比如孙大雨、屠岸、卞之琳先生翻译莎士比亚,都曾用汉语音步来对应原文的 iambic pentameter,做到形神兼具。能做到这一点,翻译不可谓不精巧。比如以 Sonnet 18 为例: Continue reading “英诗汉译随想”